智能布线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武汉睿连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个概念,究竟什么才是智能布线系统。智能布线管理系统,即Intelligence Infrustructure Management System (IIM),是一个硬件和软件的组合系统,旨在帮助更好地管理网络。比较通俗的称谓叫做电子配线架或者智能配线架。


智能布线管理系统一般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软件部分是用于日常维护指导、查看系统拓扑结构、记录和存储信息等,硬件部分包括管理主机、智能配线架、智能跳线、智能控制卡及其附件等。

智能布线系统的核心功能是由数据库替代了原有的纸质文档和电子表格,当跳线关系发生任意改变时系统会自动检测,数据库自动更新数据。需要改变跳线连接关系时,可以通过系统发送引导指令,配线架端口的LED指示灯将准确引导操作人员完成操作,避免人为操作错误发生的可能性。

随着智能化大潮逐步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处,我们对智能化的概念也有了新层次的认识。大到建筑小到机房,全都对网络系统的智能化提出了新的需求。但无论是智能建筑还是智能机房,要实现“智能”这个功能,都离不开一个基础性的东西——综合布线。可以说,所有智能化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赖最初安装的综合布线系统。然而,随着数据中心突飞猛进的建立和发展,目前的网络不仅仅是高带宽的应用,上万点,甚至十万点的超大规模布线系统的出现,如此大规模的应用已经使我们的管理人员难以完善地应对整个系统的运作了,更不要说满足我们对系统安全,高效的要求了。

这些现状也充分说明,传统的综合布线系统已经远远不能胜任当前的巨大维护管理问题。在这种情形下,智能型布线系统应用的优势越发明显和重要。智能型布线系统通过软件的完善功能和硬件的明确管理来实现日常维护,从而达到简单但精确的管理目的,更快的审核和记录,提高生产力,改良安全性能,增加可靠性。因此,智能布线系统具有方便运营管理、加快应急防御措施的启动、降低了人力成本等优势。

相对于传统布线,智能布线系统能够很好的避免人为管理综合布线的错误,减少IT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减少维护成本和宕机时间;对综合布线系统的管理更直观,更科学。

目前,智能化的要求在轨道交通行业体现的尤为明显。轨道交通系统不同于常规的单体建筑通信系统,大致包括监控系统、乘客资讯系统、综合安防系统、通信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和信号系统等,如细分子系统可达到十几种甚至更多。最重要的,轨道交通的网络结构趋于多点分布的结构,且距离一般较远,涉及指挥中心、车站站点、环网、数据中心及其相关办公地点,对整个通信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要求非常高,任何通信网络的中断导致的轨道交通系统的故障,都将会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影响。

另外由于运维管理部门的人员有限,如何高效的管理好整个通信网络,保证网络的高度可用性,均是困扰运维管理部门的难题。所以,对于这种应用环境中的布线系统,一方面能够保证实现高效率的管理,另一方面还要确保其运营安全。

另外,还要能实现与其它系统平台的对接以实现系统联动。任何非计划的连接和断开,智能布线系统均会实时的监控和检测到,并通过管理软件和整个轨道交通指挥中心的集中告警系统的对接,立即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通知运维值班人员,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宕机时间。此外,软件还可以提供实时、精确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可视化管理,通过自动规划模块和智能工单模块,对整个光纤物理链路进行快速准确的添加和修改等部署操作。

基于以上分析,一套完整的、可靠的智能布线系统应该实现以下几方面功能:

• 实时报告任何跳接或设备移动变化(基于硬件和软件)。

• 机房内跳线的实时连接或断开 (基于硬件)。

• 配线架侧的跳线连接或断开时实时告警(基于硬件)。

• 交换机侧的跳线连接或断开时实时告警(基于硬件)。

• 配线架侧和交换机侧端口 LED 指示灯(基于硬件)。

• 配线架侧和交换机侧端口工单指引 (基于硬件)。

• 基于 SNMP 的 IP 设备接入告警(基于硬件和软件)。

轨道交通系统不同于常规的单体建筑通信系统,大致包括监控系统、乘客资讯系统、综合安防系统、通信系统、自动售检票系统和信号系统等,如细分子系统可达到十几种甚至更多。在这种应用环境中,数据中心和站点对交换机和设备之间跳接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需要布线系统支持交叉连接和直接连接两种拓扑结构,并且可以管理交换机和设备之间的跳接,包括交换机和配线架之间、配线架和服务器之间等连接。其次,系统可以体现完整的链路信息,通过它来提供各种服务,如映射网络、管理告警、报告管理等。再次,系统还能够识别和跟踪对网络的任何跳接及更改,即使是不同供应商或连接方法。

总之,在轨道交通应用环境中,一个优秀的智能布线系统解决方案可以使组织运营效率和收益获得显著提升,同时也节省了不必要的成本。通过硬件的部署和软件功能的完善,使网络减少宕机时间、改善输出效率、减少维护时间、消除潜在风险,最终能够实现降低能耗、降低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支出、优化网络基础设施利用率的目的。网络环境越复杂,获得成本降低和收益提升的机会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