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中心布线系统设计要点解析
武汉睿连

数据中心是为企业的关键业务系统提供承载的最重要的IT基础设施,也是企业核心数据管理中心。综合布线系统作为数据中心内部数据传输的物理通道,在它的基础之上可以形成遍布整个数据中心的IP、SAN等数据网络,所以综合布线系统是数据中心信息系统中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它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数据中心信息系统的性能和寿命。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云计算、5G的快速发展,全球范围内掀起数据中心建设热潮。数据中心规模越来越大,建设交付周期越来越短,大量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这也对数据中心综合布线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前期的系统设计和方案选择。


下面针对数据中心布线系统的常见的设计要点进行简单的解析:



01

布线系统的架构设计



进行布线系统的架构设计时,务必牢记一条准则:布线系统是为网络系统服务的。布线系统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满足网络系统的传输需求,同时兼顾灵活性、可靠性、易扩展性,方便维护和管理等需求,所以布线系统的架构设计必须和网络架构相匹配。不同的网络逻辑架构,会导致交换机设备的安装位置不同,机柜的摆放布局不同,从而影响布线系统的架构,目前常见的网络架构和布线架构有如下两种:


●   在传统的大型数据中心,网络通常是核心/汇聚/接入三层结构,包含:核心层(网络的高速交换主干)、汇聚层(提供基于策略的连接)、接入层(将工作站接入网络)。三层网络架构采用层次化和模块化设计,每个层可以看作为是一个具有特定角色和功能的、结构定义良好的模块,这样可以更好地控制网络规模和网络质量,同时也方便网络管理和维护。和三层网络架构相匹配的布线系统架构通常是EoR或MoR,就是将接入层交换机所在HDA机柜放置于服务器EDA机柜的“列头”,即“End of Row”,或者放置于服务器EDA机柜的“列中”,即“Middle of Row”。通常EDA机柜到HDA机柜间采用结构化铜缆布线和光纤布线满足服务器电口和光口到接入交换机的接入需求,而HDA 到MDA之间多采用预端接光缆组成的光纤布线系统。


●   叶脊(Spine-leaf)两层网络架构+ToR布线架构

随着虚拟化和云计算等新技术趋势日益流行,以及以太网(LAN)与光纤存储网络(SAN)的融合越来越常见,叶脊(Spine-leaf)两层网络架构成为新的选择。叶脊网络架构适合部署云计算系统,充分利用虚拟计算、虚拟存储、虚拟交换的应用,将传统方式的不同区域的物理设备融合进一个共享型的资源池,动态的为最需要资源的软件应用系统进行调配,甚至实现“跨机柜漂移”的技术。叶脊网络架构对布线系统所带来的变化将接入层交换机所在HDA机柜分散于每台服务器EDA机柜的“柜顶”,即“Top of Rack”, 采用ToR结构后,机柜内服务器直接通过短跳线连接到机柜顶部的交换机上,再从交换机的上行链路端口经由光纤连至核心交换机。ToR的发展加快了数据中心布线光进铜退的步伐,传统的铜缆布线仅剩下机柜内部短米数的铜缆跳线,而光纤布线特别是预端接光缆成为了主角。



02

布线系统的介质选择



目前数据中心布线系统有两种介质选择,即以铜缆双绞线为传输介质组成的铜缆布线系统和以光纤光缆为传输介质组成的光纤布线系统。同样,布线系统的介质选择也是同网络系统的传输带宽需求息息相关的,比如服务器,交换机等IT设备所采用的收发器类型和端口类型。但是,相同的传输带宽需求,可能有多种收发器类型和端口类型可以满足需求,这时就需要进一步分析不同传输介质的成本,功耗,未来升级等因素。目前,在数据中心布线系统的介质选择上,有如下几个热点考量问题点:


●   6A铜缆系统选择屏蔽还是非屏蔽?

6A铜缆系统支持万兆以太网的传输,也是铜缆系统屏蔽和非屏蔽的分水岭。6A以下的铜缆系统例如6类、超5类通常以非屏蔽结构为主;而6A以上的铜缆系统例如7类、7A类、8类则必须采用屏蔽结构;6A铜缆系统即可以采用非屏蔽结构,也可以采用屏蔽结构,那么在数据中心中该如何选择呢?数据中心是一个高密度,高信息流量的通信环境,密度一高,就会带来外来干扰的影响。以前我们做的布线测试,只要考虑单根线缆内部,四对八芯线之间的信号干扰,但是引入了一个6A万兆的环境里面,线缆跟线缆之间的干扰也必须考虑,特别是桥架中的一捆线缆,相邻的线缆互相之间的干扰也对我们的传输会带来决定性的影响。6A屏蔽线缆外层的屏蔽层很好的起到了一个天然屏障作用,降低了外界干扰对内部信号传输的影响,同时线缆的外径也可以做到更细,从线缆对桥架空间的占用、安装的简单,以及将来验收测试的方便性来讲,6A屏蔽系统都有较大的比较优势。


●   选择单模光纤还是多模光纤?

数据中心的光纤选择应综合考虑应用、传输距离、传输速率,以及今后升级的难度和成本等因素。通常,单模光纤传输带宽高,传输距离远,布线成本低。但是单模光纤需要采用高功耗和高成本的激光 (LD) 光源收发器,价格至少是多模光纤采用的LED收发器的3倍以上, 功耗至少2倍以上。多模光纤比单模光纤贵,而且传输带宽和传输距离也没有单模光纤高,但由于多模光纤收发器价格低廉,使得多模光纤通信系统在综合成本上比单模光纤通信系统更低。数据中心内设备间距离一般在300M之内,多模光纤可以满足传输距离要求,所以通常搭配多模OM3、OM4光纤。近年来推出的OM5利用短波长复用技术,在横向上延展了OM3、OM4光纤所支持的波长范围,增加了953 nm波长上的带宽要求,使OM5具有4个通道,传输能力提高了四倍。采用OM5光纤既能兼容原有的传统并行光模块,又能支持双工传输的光模块。因此,从数据中心总体投资成本、投资回报和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OM5光纤将是今后新建数据中心光互联首选的传输介质。



03

布线系统的管理



长期以来,在数据中心布线系统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大家通常把关注点放在物理带宽和传输介质等方面,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由于数据中心的规模越来越大,端口密度越来越高,布线系统的管理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数据中心管理人员的重视。


传统布线系统的管理依靠手工对管理记录进行更新,设备和连接的改动往往很难在第一时间反应在管理文档中,造成很多误差的产生。智能布线系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1994年,以色列公司瑞特科技公司(RIT Tech)首次提出了智能布线系统的概念,并在同年推出了全球范围内第一套智能布线系统——PatchView。智能布线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硬件部分负责端口和链路的实时状态检测,通常由管理设备、智能配线架、智能跳线和其它辅助设备组成。软件部分负责整个布线系统的综合管理,例如收集硬件部分反馈的实时状态信息、提供可视化人机交互界面、实现智能化的分析和管理。


智能布线系统的特点是:

●   实时化:实时侦测被管理元素的动态,避免管理的时间延迟,提高安全性;

●   可视化:集中化管理,所见即所得,避免管理的低效率;

●   智能化:基于数据分析和计算,提供自动化部署和标准流程管理。

越来越多数据中心选择智能布线系统作为布线系统的管理手段,而且在多个国内外相关标准中,也推荐数据中心采用智能布线系统,例如:《数据中心设计规范》GB 50174-2017中,对于A级和B级数据中心建议采用智能布线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