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MM如何促进网络和IT基础设施的融合
武汉睿连


近几年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支撑这些新技术的幕后英雄——数据中心的建设也水涨船高,随之而来的是IT设备数量的迅速扩大和数据中心的体量成倍增长。如何有效维护好数据中心,及时发现隐患和排除故障,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运维效率,控制机房能耗,逐步成为企业运营关注的重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DIMM(Digital Infrastructure Modeling & Management Platform)系统作为数据中心的集中管理中枢,已经被数据中心拥有者和管理者广泛接受和采用,成为了新建数据中心的标准配置。但同时,如何选择正确的DIMM系统,也是摆在各位决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DIMM诞生之初,其主要思想就是打通IT设备(网络)和基础设施两大数据中心核心领域的屏障,形成一条从源头到终端的,跨越空间、配电、制冷等各个维度,甚至涵盖布线连接、端口分配、运算能力、存储空间等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数据中心网络和IT基础设施的数据集合,并以此为基础来精准指导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领域的各项运维活动。但糟糕的是,市场上大多数已经部署的DIMM系统,并没有很好的实现这一初衷,很多时候,它只是一个加强版的BMS系统或价格昂贵的资产管理系统!而且,由于DIMM昂贵的部署成本,许多人已经为DIMM贴上了负面评价的标签。


那么,要真正通过DIMM促进网络和IT基础设施的融合,DIMM需要具备哪些关键的功能和属性呢?基于笔者对市场上不同流派的DIMM的调查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01

基于开放的系统架构


封闭是暂时的,开放则是永恒的。大家都比较认同DIMM是一个平台(Platform),而非一个固定的系统(System)。对于DIMM这样一个平台化软件来说,开放的架构是前提,也是基础。数据中心通常有多个独立的管理子系统,如ITSM系统,CMDB系统,动环管理系统,供配电管理系统等等。 而且这些系统有多个独立的供应商,所采用的技术各不相同。DIMM要做到的,就是要尽可能的将这些系统统一到DIMM这样一个平台下进行统筹管理和规划。而接口标准化就是衡量DIMM开放性的一个重要维度,它不仅包括DCIM自身模块间的接口,还包括DIMM与外部各系统间的接口。通过各类标准化接口,可以高效对接不同供应商的不同系统,确保DIMM的数据收集能力更加全面,从而为上层的各种功能实现提供可靠支撑。



02

具备按需部署的能力

DIMM并不是一个像AutoCAD一样的标准化软件产品,而是一个需要根据客户实际环境和需求进行灵活配置的软件产品。大多数数据中心在建设和运维过程中都会遇到新的功能需求,或者是原有系统的技术升级等问题,因此DIMM必须具备按需部署的能力,一方面是DCIM的标准功能可以以模块化或微服务的方式进行部署,另一方面是要提供面向业务的定制化功能开发能力。其中功能的模块化设计是DIMM部署灵活性、可扩展性的重要依托;而定制化功能开放能力则是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保障。



03

具备数据处理和运用的能力


具备数据处理和运用的能力是指DIMM不应该只是数据的收集者,而应该成为数据的分析者和处理者。根据各个系统实时反馈的相关数据和参数,对设备和服务的操作进行推演分析及预测,并根据这些预测分析,制定预防性维护方案,实现自动规划等预配置功能,甚至直接参与决策的执行。例如某个机柜内的某一个PDU要进行例行维护,管理人员需要知道哪些服务器或交换机设备断电宕机,哪些设备是双PDU冗余,性能降低但仍然可以运行,并进一步分析哪些上层服务和应用会受影响,哪些人员和哪些业务会受影响,从而事先对这些业务进行转移或备份,配置最优预防性维护方案。


以上几点是笔者对于DIMM如何促进网络和IT基础设施的融合方面的浅显理解,抛砖引玉,仅供参考。